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發文加強高校學生宿舍建設,強化宿舍建筑質量安全
2024/1/31 16:20:43 瀏覽數:223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的指導意見》。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指導意見》圍繞主要目標即通過多元籌資著力解決供需矛盾的同時,將“安全可靠”作為一個重要方面進行了突出強調。
挖掘存量、擴大增量,著力解決供需矛盾 據《21世紀經濟導報》報道,我國高等教育在學規模持續擴大,從2012年的3325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4655萬人,漲幅達40%。與此同時,高校學生宿舍建設從立項啟動到開工建設,普遍需一年半至兩年,跟不上新生入學速度,校園人口承載能力也沒有成為核定高校招生計劃的參考依據,導致高校年年擴招,宿舍越來越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增加,高校入學人數在未來一段時期還將持續增長。當前,高校宿舍學生生均面積較小,缺少個人獨立私密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住宿體驗。國務院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要求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校舍建筑面積分別為10平方米/生、15平方米/生、20平方米生。這個建筑面積是包括公攤面積在內的,但在實際執行中,多數高校尚未達成這些指標。 如何解決供需矛盾的突出問題,《指導意見》從挖掘存量、擴大增量兩個方向給出了方案。在改造提升存量宿舍資源方面,《指導意見》指出,支持高校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現有宿舍實施更新改造,適當增加建筑規模,對老舊學生宿舍進行裝配化改造提升,對校內招待所、培訓中心等具備住宿功能的用房進行改造利用,通過購買、租賃學校周邊的人才公寓、商住樓等社會用房補充宿舍資源。在新建宿舍方面,《指導意見》明確支持宿舍面積缺口大、具備新建條件的高校新建一批學生宿舍,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提高高校建筑容積率。 資金是高校學生宿舍新建和改造提升工程實施的前提。相關調研發現,高校宿舍建設首先受到資金不足的限制。為此,《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健全多元籌資機制,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高校學生宿舍建設,將高校學生宿舍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以及發揮商業貸款補充作用,統籌運用多種資金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定期體檢、加強鑒定,確保存量建筑使用安全 老舊學生宿舍存在潛在安全隱患。從住房城鄉建設部了解到,截至2022年年底,城鎮既有房屋4700多萬棟,660多億平方米,其中建成超過30年的880.3萬棟,占18%。過去為了解決“有沒有”問題搞大規模建設,一些“老房子”設計建造標準不高,加上維修保養不到位等因素,已進入風險集中爆發期。近年來,多次發生城鄉房屋倒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過去大規模建設時期積累了大量風險,老舊學生宿舍建筑也不例外”,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促進中心研究員梁浩表示:“進行房屋定期體檢是消除老舊房屋安全隱患的重要舉措,此次《指導意見》將超過一定使用年限的高校學生宿舍作為定期體檢的切入點,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指導意見》提出,“對達到一定使用年限的學生宿舍建筑要加強房屋安全管理,按照有關技術要求進行定期體檢,消除安全隱患。”這是我國首次針對既有房屋建筑提出定期體檢要求。“房屋體檢是房屋使用安全責任人委托專業機構基于抽樣檢測和計算分析,圍繞安全性、耐久性、適用性等方面,對超過一定使用年限的房屋整體安全狀況進行的綜合評估,目的是及時發現和處置房屋安全隱患,防范房屋安全事故”,國家建筑工程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研究員常樂表示:“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安全涉及建設質量、使用維護、功能適配等,要確保使用安全,必須通過開展專業化房屋體檢才能準確判斷風險隱患。” 關于如何改造翻新老舊宿舍,《指導意見》明確,鼓勵對老舊學生宿舍進行裝配化改造提升,提升消防安全能力,并嚴格加強安全鑒定、改造設計和施工等環節的管理。 至于校內招待所、培訓中心等具備住宿功能的用房、學校周邊的人才公寓、商住樓等社會用房,雖然都可以視為存量宿舍資源,但實際上安全狀況并不令人樂觀。2022年4月29日,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一居民自建房倒塌,造成54人死亡,其中44人是附近某學校的大學生,事發時租住于倒塌房屋。2024年1月24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一臨街建筑發生火災,造成39人死亡,正在該建筑內一家培訓機構進行“專升本”課外輔導的學生傷亡慘重。可見,學校周邊的存量建筑資源并非不加甄別即可利用。 《指導意見》提出,對擬改造利用作為高校學生宿舍建筑的存量用房,要首先進行抗震等安全性鑒定,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規范進行設計改造和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結構安全。“只要涉及建筑結構,或者改變了建筑使用用途,都要進行抗震等安全性鑒定”,上海建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龔治國表示,“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對房屋建筑檢測鑒定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編制并公布了房屋檢測鑒定單位名錄和檢測項目負責人名單,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技術標準。” 提高設防標準、運用先進科技,強化新建建筑抗震安全 2023年12月18日,甘肅積石山發生6.2級地震,甘肅蘭州、青海西寧、陜西西安等地均有震感。多條新聞視頻顯示,多個高校學生宿舍發生劇烈晃動,天花板掉落,學生急于到室外躲避,但個別宿舍管理人員遲遲沒有打開樓門。相關新聞引發社會對高校學生宿舍抗震安全的擔憂。 “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約58%的國土和55%的人口處于抗震設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區,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顯示,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存在抗震安全隱患的房屋還占相當一部分比例,一旦在城市發生破壞性地震,后果不堪設想”,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委抗震專委會委員史鐵花表示,“年代較久的宿舍,建造時采用的抗震設防標準偏低,維護保養也不一定到位,如果條件允許,很有必要對其進行鑒定加固、改造提升”。長期以來,我國新建高校建筑特別是高校學生宿舍建筑并不比社會上其他民用建筑設置更高的抗震設防水平。此次《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對于新建高校學生宿舍建筑要“按照不低于重點設防類的要求采取抗震設防措施”,這也是對2021年出臺的《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的具體貫徹落實。 如果新建高校學生宿舍位于高烈度設防地區或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指導意見》還要求采用隔震減震等技術,保證發生本區域設防烈度的地震時能夠滿足正常使用要求。“隔震減震技術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先進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表示:“與傳統的設計相比,建筑物采用隔震技術,可以將地震反應降低到傳統結構的1/4到1/8,在遭遇超烈度大地震時成為‘安全島’。”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地震,大量建筑破壞倒塌,沒有倒塌的也難以正常使用,但采用隔震技術的蘆山縣人民醫院門診樓完好無損,在地震后全縣所有醫院都癱瘓了的情況下,成為全縣唯一的急救中心,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類似甘肅積石山地震對蘭州、西寧、西安等地的影響下,隔震建筑內的人員震感將會十分輕微。 此次《指導意見》提出了裝配化改造、隔震減震技術應用等方面的明確要求,“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在隔震減震技術、裝配式裝修等方面進行了長期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工程實踐”,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總裁孫英表示集團將積極參與高校學生宿舍建設,按照“好房子”標準,為高校學生建設更好的宿舍。她表示,“將來高校學生家長送子女入學,很可能將宿舍是否運用先進科技作為一項重要考量,優先選擇入住采用隔震減震、裝配式裝修等技術的宿舍,對學生在校期間的抗震安全、消防安全更加放心。”
來源:中國建設報